Discover夜航船Vol17 追寻逝去的"叛教者":巴恩斯最新小说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
Vol17 追寻逝去的"叛教者":巴恩斯最新小说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

Vol17 追寻逝去的"叛教者":巴恩斯最新小说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

Update: 2025-11-05
Share

Description

沉寂多年的英国小说家朱利安·巴恩斯(Julian Barnes)回归文坛。2022年推出的新作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(Elizabeth Finch)讲述了一段奇特的师生情谊——“斯多葛式”的女教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的文化与历史,却在课堂外因为不够政治正确的发言而遭到“取消文化”的抵制。在芬奇教授离世后,学生尼尔完成了一篇关于“叛教者尤利安”的迟交作业,以此来缅怀或认识相交二十年的人生导师。


这篇五十页的史学论文,完整地嵌入小说的中段,让读者和书评人大惑不解。不喜欢的人,称之为“令人昏昏欲睡的课堂讲义”,甚至刻薄地将之形容为“一块卡在喉咙里没消化掉的土豆”。也有人认为,这或许是巴恩斯对这个短视频与社交媒体主宰的碎片化时代,发起的一次高傲而决绝的反击——他用一篇干巴巴的论文,设下了一道智力与耐心的门槛,以此来筛选那些真正能够与他产生“亲和力”的同道中人。

当有耐心的读者跟随巴恩斯的笔触深入尤利安的世界,一个复杂迷人的形象从历史深处显出形状——那个与主流基督教世界决裂、固执地守护古希腊罗马多神教文明的皇帝,与那个充满欧陆气质、始终游离于英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之外的朱利安·巴恩斯,两个"Julian"的身影何其相似。

那么,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奇书?它真的是巴恩斯一次晚节不保的文学实验,还是晚年一份被严重低估的人文宣言?它如何在“脱欧”之后的英国,成为了一个关于“单一文化”(monoculture)的批判?本期《夜航船》,高峰枫、但汉松两位主播与嘉宾陈以侃一起讨论这个备受争议的小说。本期讨论的焦点,当然是横亘在叙事中段的那块“顽石”,三位从各自的阅读体验和治学经验出发,提供了相当有趣却又不同的解读。此外,三人也从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出发,热议了英国文学、历史与思想的多重关系。

嘉宾介绍:

陈以侃,自由译者、书评人。曾在上海交大和复旦学习英文,2012至2015年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担任编辑。译有《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》《毛姆短篇小说全集》《川流复始》等,著有文学评论集《在别人的句子里》,获第五届“单向街书店文学奖”年度批评奖。

延伸阅读:

朱利安·巴恩斯,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,严蓓雯译,译林出版社,2025年;

朱利安·巴恩斯,《福楼拜的鹦鹉》,但汉松译,译林出版社,2016年;

朱利安·巴恩斯,《10½章世界史》,宋东升 / 林本椿译,译林出版社,2010年;

朱利安·巴恩斯,《另眼看艺术(增补版)》,陈星译,译林出版社,2025年

时间轴:

00:40 谁是巴恩斯?

03:36 嘉宾陈以侃介绍

04:39 毁誉参半的新书

07:20 大学课堂里的怪咖教授

17:11 伊丽莎白·芬奇的原型:布鲁克纳

29:17 如何评价中间插入的历史论文

31:10 “叛教者尤利安”其人其事

39:40 对比《福楼拜的鹦鹉》

46:16 “亲和力”测试筛选

52:35 关于罗马皇帝的或然想象

1:06:10 厄琉息斯秘仪

1:13:54 最法国化的英国小说家

1:16:09 麦克尤恩、艾米斯vs巴恩斯

1:21:01 巴恩斯小说的长度之谜

剪辑:但汉松



Comments 
In Channel
00:00
00:00
x

0.5x

0.8x

1.0x

1.25x

1.5x

2.0x

3.0x

Sleep Timer

Off

End of Episode

5 Minutes

10 Minutes

15 Minutes

30 Minutes

45 Minutes

60 Minutes

120 Minutes

Vol17 追寻逝去的"叛教者":巴恩斯最新小说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

Vol17 追寻逝去的"叛教者":巴恩斯最新小说《伊丽莎白·芬奇》